【人物简介】张瑞锋,金融学院教授,硕士生导师,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后,河北省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。现任经济系兼商务系主任。长期致力于绿色金融、数字金融、效率分析与波动建模等领域的研究,在《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》《中国管理科学》等国内外权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。主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及多项省部级科研课题,出版《金融市场波动溢出研究》等学术专著3部。其研究成果曾荣获2017年度中国发展研究奖特等奖及5项省部级科研奖励。
在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方面具有突出贡献,主持开发的《基于CAPM的项目投资评价虚拟仿真实验》获批河北省一流本科课程;主编《金融计算—基于Python》《财税计量分析》等特色教材,实现了科研与教学的深度融合。凭借卓越的教学与科研业绩,获评河北省教学名师,并担任河北省优秀教学团队—金融科技教学团队带头人。

从“一眼选中”到“一生坚守”:与教育的不解之缘
“1995年毕业时,我一眼就选中了教育这行,一待就是30年。”回忆起初入教坛的场景,张瑞锋作为河北工业大学首届毕业生,毅然选择了河北经贸大学。
“那时候愿意当老师的大学生并不多,但我却坚定地选择了这条路—因为看着学生从懵懂到成熟,那份成就感胜过一切。” 正是这份初心,支撑着他在教育道路上孜孜不倦地探索。出于对教育事业的责任感,他不断深造:先后在北京科技大学攻读计算机应用硕士,在天津大学取得金融计量博士学位,并完成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后研究。他的研究方向始终紧扣时代脉搏:“在高校,学历不是终点,持续学习才是关键。如今金融科技、数字经济日新月异,如果停滞不前,又怎能教好学生?”如今,虽已年过半百,他依然保持着旺盛的求知欲:假期奔赴雄安学习人工智能技术,平时潜心钻研绿色金融、共同富裕、数字经济、新质生产力等研究前沿。“书山有路勤为径,学海无涯苦作舟,我必须跟学生一起成长”。
以“前沿”育“新人”:把课堂搬进时代浪潮里
“经济系去年开设了金融科技专业,商务系今年新开了数字经济专业,两个专业都是热点,也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、共同富裕的刚需方向。”谈及专业建设,张瑞锋的眼神格外坚定。他深知,经济类专业的生命力,在于与时代同频。
“高校培养的是基础素质,不是直接上岗的‘技工’,现在的学生,不能只教课本知识,得让他们看见真实的经济世界。”这是张主任常挂在嘴边的话。作为深耕金融计量、数字经济领域的专家,他始终把科技融入金融人才培养中:设计开发了《Python语言与金融计算》课程,让学生掌握大数据分析工具;引入虚拟仿真实验,教学生用专业方法评估项目风险;带学生走进百度、中信银行、天津商业保理协会等企业,让课堂与产业无缝衔接。
在他看来,实践堪称最佳的“教材”。2023年暑假,张主任组织学生前往百度,实地参观了刚推出不久的“文心一言”‘目。当时,学生们都被深深震撼。他组织此次参观的目的十分明确:“我就是想让学生们明白,知识并非是刻板僵化的。像AI该如何运用,金融科技怎样服务实体经济,这些问题的答案都需要到实践中去探寻、去学习。”

用“传承”筑“未来”:做学生成长的“引路人”
张瑞锋认为,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。而在这个过程中,严谨、细致的态度以及扎实的基本功同样至关重要。
他特别强调基础技能的重要性,要求学生掌握WPS等办公软件的高级功能,这是职场必备技能。他支持学生考研考公,但更希望学生明白,无论选哪条路,“趁早努力总没错。就像今年金融创新大赛新增了AI智能体赛道,我希望学生早点着手准备——机会永远留给有准备的人。”
对于学生关心的就业与考证,他也给出实在建议,有些从业资格证可以考,但更重要的是打牢基础——学会使用定量方法、人工智能工具,这些是数字时代的“硬通货”。高校培养的是学生的底层能力,就像学开车,先掌握原理,才能应对各种路况。
“学生参加竞赛为何总是难以取得优异成绩?并非能力不足,而是缺乏‘传承’。”谈及学生竞赛,张主任有自己的思考。他计划在经济系和商务系分别成立竞赛部。通过组织老生带新生的模式,让宝贵的项目经验得以在一届又一届学生之间传承。就像一场接力赛,每一代学生都能从前辈手中接过经验的接力棒,在竞赛路上少走弯路。
与此同时,张主任积极鼓励学生围绕“共同富裕”“乡村振兴”等时代性强、意义深远的主题开展调研活动。他为学生们规划了清晰的路径:第一年专注于收集数据,打下坚实的基础;第二年精心打磨项目,不断完善细节;到了第三年,厚积薄发,有望收获丰硕的成果。张主任深知教育是一场漫长的旅程,绝非一蹴而就之事。它需要时间的沉淀、耐心的培育,如同精心浇灌一棵树苗,只有持之以恒,才能让其茁壮成长,最终结出累累硕果。
以“责任”护“成长”:把“热爱”写进每一段教育时光
2021年,张瑞锋从专职教师转任经济系主任,恰逢疫情校园封闭管理,他毅然挑起北院800多名经济系学生的教学与管理重担。“一住就是大半年,回不了家,白天抓教学、管学生,晚上处理各种突发情况”。有学生烫伤,他连夜陪着去医院;察觉学生心理有波动,他耐心疏导。“学生在学校,我就是他们的‘大家长’,得守住这份责任。”
“从教这么多年,最骄傲的不是评了什么职称、发了多少论文,而是看着学生成器——有当领导的,有做律师的,有成为新闻的记者,还有扎根基层的选调生。”谈及育人成果,张主任的语气里满是欣慰。
如今,他依然忙碌:忙着更新人才培养方案,“明年要把‘怎么用AI’融入课程,不是教理论,是教实操”;忙着带学生实习,“9月份忙完,要和秦皇岛公司谈合作,给学生建立实习通道”;忙着研究前沿课题,“绿色金融、经济高质量发展,这些都是国家重点方向,得带着学生一起做”。
张瑞锋总说:“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事,得慢慢来。我多学一点、多做一点,学生就能少走点弯路。”他用三十年的坚守告诉我们:师者,是知识的传递者,是方向的引领者,更是温暖的守护者。而他,会继续在这条路上,以匠心守初心,以专业赴时代之约,为学生点亮逐梦的灯,为学科发展注入新动力。
(撰稿/智欣茹 邢梦涵)
党委宣传部
2025年9月24日